埔里四家農場的參訪,分別為:崴至有機農場(曾雅蘭)、龍珠有機農場(陳新龍)、坤鋒有機農場(彭正鋒)、豐清有機農場(葉月美),大家到市集,可以找他們再續前緣喔。
說到埔里四家農場的聯合參訪,時間敲的有點久,本來是預計3月左右成行,但考量到天氣可能十分炎熱,以及農友多少都有設施的情形下,怕大家耐不了熱,因此作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剛好農委會的肥料計畫下,剛好獲得一些贊助,因此在這趟的行程中,能夠增加一些體驗的行程,真是太棒了。
在這趟埔里之旅,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以及農場考量部分設施栽培的現實考量。阿毛師也不想在這篇文章中,提及多少正反面的論述,來討論設施栽培的好與壞。就如同我們在一天的過程中,我嘗試丟出一些問題,來思考看看:
1...經濟栽培跟家中自栽,面積、品項差距多少?
2...設施投入是否一定回收,一個天災因素又有可能造成多少設施損壞,沒有設施是否有穩定的收入?
3...如果全職從農,多少錢才算是一份穩定的收入?兼業農跟專業農出發的口袋深度又差距多少?
這些問題多是我們可以思考看看的!
由於本次照片太多,就採用一種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來跟各位呈現吧。
左邊為詹大哥,大姊正在解說今年颱風沖掉她一分地的故事...
現在腳下踩的部分,就是被沖掉的一部份。
大家都覺得十分的不可思議,也為大自然的力量感到驚嘆。
筊白筍
原生種的空心菜花,跟牽牛花長得有點像。
玉米
接著就到了坤鋒農場來,大哥在介紹他的溫網室。
芥藍菜
大家很有興趣在問,為什麼木瓜要壓倒,產量有沒有差等知識。
今天要種的菜苗,主要有:大陸妹,蘿蔓。
大家都種的很開心阿!
人多好辦事阿
前面很好,但後面就歪了...,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樣菜很多,但這樣一間的產出,可能還不到五千元。
趁著中午吃飯,大哥在跟大家介紹自己發的種子跟買來的穴盆有什麼差異。
吃飽飯後的第一站,崴至有機農場,由輝哥負責導覽。
今年剛完成的網室,又加重負債了。
使用黃豆屋的豆渣發酵而成的堆肥。
這片百香果園,讓大家拍了不少照片。
新龍大哥在介紹他的苦瓜。
寶珠大姊還很貼心的幫大家準備點心,是甜樹薯湯與鹹樹薯湯。
樹薯。
本日大家最期待的摘芭樂體驗。
大姐已經很貼心的幫大家都綁上紅帶子,方便辨認哪顆可以摘了。
結束一天,有吃又有拿,大家都異常的開心,興大有機農夫市集讚啦。
阿毛師自己則是覺得,辦完活動後,跟農友談話家常最為溫馨,感覺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