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jpg

108年上半年的幼兒園食農教育課程,預計在大勇與大同附幼進行,總班數3班,不算多,剛好可以將時間拿來準備預計於今年度進行的教師研習與手冊出版的安排。市集依舊照著目標前進,希望能夠將中興大學周遭3公里以內的幼兒園變成幼兒園食農教育的社群,透過教育與農業的結合,讓相關的課程能夠紮根與延續。

大勇附幼是透過市集舉辦一次性食農活動時家長介紹而前進的學校,感謝銓娣媽媽。

這學期,市集預計將原本的7周8堂課的設計再次依據已往的經驗修正成6周7堂+1堂老師協同延伸。在上學期的課程中我們嘗試加入4章1Q的課程設計,然而在60分鐘的課程設計中,要讓小朋友理解到5個概念著實有點太重,因此我們將有機概念融合在農藥的課程中來著重介紹,將其它的3章1Q轉變成老師周間可以延伸的課程。過往的努力並不會白費,上學期編寫過的教材都可以在微調後供老師快速的使用,降低進入難度。另外,在先前的課程規劃中,我們在土耕跟水耕都會有公盆+私盆的概念,但在這學期我們將土耕的私盆轉變成多2籃公盆,目的是讓小朋友可以吃到自己栽培的蔬菜。因為這樣的轉變,我們也著手編寫相關的課程說明、執行目標,同時蒐集可以參考使用的繪本,供老師們運用,讓這1堂由老師執行的課程能夠更加順利。

在我們執行食農教育課程的過程中,我們深刻明白到食農教育不是單純的食物與農業的課程,而是生活中就可以運用的素材。舉例來說,在栽培的過程中,小朋友需要知道「間距」的概念,間距帶來的是長度的概念,在生活的運用中,小朋友就可以去明白身高測量需要長度、繪本大小也是長度,進而去了解數字的概念。這些都是在食農教育課程中,可以藉由看的到的食物栽培,去觸碰到相關的概念延伸。

最終,我們還是希望能夠透過每一次在市集的活動或是市集朋友的介紹,讓我們走入更多的幼兒園與社區,也期待市集的朋友們能夠幫我們推廣跟介紹幼兒園。

2019年3月5日,第一周,好一個瓜阿!

教案內容:我們從哪裡來,並藉由好一個瓜阿的繪本,讓小朋友認識蔬果,並且接下來幾堂課的安排。同時藉由蔬果小遊戲,摸摸看,聞聞看,猜猜看,讓我們認識生活中的蔬果。

課程時間:60分鐘。

4669.jpg

54516764_2584078208329920_9078033173941583872_o.jpg

課後紀錄:好一個瓜的課程結束後,因為課程使用到南瓜的繪本,因此兩班的老師都延伸了南瓜的美術課程,讓小朋友透過畫圖或是剪紙、折紙的方式製作自己的南瓜畫。

2019年3月12日,第二周:一起來孵豆芽菜吧!

158407.jpg

教案內容:說明土耕跟水耕的差異,同時讓小朋友練習孵豆芽菜,先私後公盆,公盆的芽菜做為下一周芽菜手捲的主食材。

課程時間:60分鐘。

257543.jpg

本學期的課程順序有所調整,主要是考量冬夏季的蔬菜生長時間不同,因此會將土耕跟水耕的上課順序調整,同時也呼應了先前幼兒園的老師們的建議,在土耕的中斷插入了水耕,小孩在上課上容易理解錯誤。綜合了建議,就將水耕的課程放在前段,搭配季節跟課程行進調整,讓整個課程順一些。

在尚未進行芽菜手捲的課程時,小朋友的芽菜已經先在各自的家庭中收成了,其中收到老師傳來的照片,有家長將小朋友的孵的芽菜做成玉子燒,讓全家人一同享用。這就是市集去幼兒園推食農教育的核心期望,希望小朋友回家後,食農教育能夠持續的發生,讓家長跟小朋友一起關注我們生活中吃了什麼,從哪裡來。

2019年3月22日,第三周:阿平的菜單(來吃好吃的芽菜手捲吧!)

教案內容:透過阿平的菜單繪本講述飲食均衡的重要性,並於課程後半段進行芽菜手捲實作。

課程時間:60分鐘。

4670.jpg

吃光光!

每次手捲的課程都很怕影響了小朋友的點心與正餐時間,這次也不例外...,還好老師有先跟廚房說需要減量,避免食物上的浪費。經過兩班的測試,減量後還是吃不完,另一個班級則是完成了點心時間才進行手捲的課程,也還是吃光光。讓小孩從綠豆開始照顧到豆芽菜的過程,雖然還是有很多家長介入協助,但至少每個人都還是有參與到,就會好奇自己栽培的食物味道,應該是一種好奇心吧。我想,這也是另類的自己做,最安心的一種展現吧!

2019年4月2日,第四周,波波種菜記

大勇附幼的彩鳳老師先前曾參加過董時叡教授舉辦的食農教育課程研習(也就是阿毛師的指導老師),因此在校內本來就有試著在執行這些課程的經驗,只是一直缺少著相關的資源協助,因此推動起來不甚順心,剛好銓娣媽媽介紹的阿毛來進入大勇國小。透過市集的教案、農友的資材資源以及相對比較充足的農業知識,這學期執行起來就相對順手,同時也發揮了更多延伸的課程機會。講了這麼多,其實是要說,因為彩鳳老師先前的推動,因此在大勇其實有一小塊的土地可以提供做戶外的比較部份,因此大勇的小朋友兩個班級就足足種了3盤菜喔!

7190.jpg

163567.jpg

教案內容:使用繪本繪本波波種菜記進行種菜流程的引導以及後續的照護,而後分別讓小朋友完成籃耕栽培的過程。

課程時間:60分鐘。

2019年4月9日,第五周,有機與農藥

從這學期開始,我們將先前的4章1Q課程改掉,修正部份的課程內容。移除的原因在於4章1Q的內容有點太多,上起課來相對上小朋友容易分心,效果並不好,因此我們將原有的材料變成老師於課堂可以延伸遊戲的部份,在將補充的教材做的紮實即可,至於成效如何,就待期末結束在進行討論囉。

7189.jpg

教案內容:使用海報教材,介紹田區大小、種植規模都會影響到管理的方式,接著導入什麼原因需要使用農藥,生物性跟化學性農藥又有什麼不一樣?最後進行作物的觀察與修正澆水的正確方式,還有蟲蟲在哪裡。

課程時間:60分鐘。

2019年4月14-18日,第六周,青菜好滋味。(幼兒園教師執行)

9371.jpg

教案內容:藉由繪本在菜園裡玩遊戲的繪本,由老師於採收前建立課前經驗,協助採收日課程流暢性,同時將試吃先採收的作物,品嘗自己的成果與口感。

2019年4月19日,第六周:再見小樹林

9370.jpg

教案內容:透過再見小樹林的繪本分享,讓小朋友了解雖然暫時再見小樹林,但透過我們自身的努力,的確也可以「再」「見」小樹林,隨後即是收成種植的蔬菜。因為課程時間安排的考量,收完菜後,由老師們共同協助,進行蔬菜的清洗與包裝,做為隔天市集親子日的食材販售。

課程時間:60分鐘。

2019年4月20日,第六周:市集親子食農日

很多事情值得一講在講,例如親子日這邊事情就是。在過往食農教育的研究中都發現了一個關鍵的因素,小朋友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回家後都會受到重大的打擊,因此家長協同參與很重要。在一系列課堂的規劃中,除了帶回去的芽菜外,最重要的就是親子一同到市集來上課了!

除了安排小朋友賣菜體驗之外,其實也簡單的跟家長分享為什麼要做食農教育,並透過調飲料的分享,讓家長知道我們其實不知不覺中,讓小朋友的飲食產生了過量的攝取。現在的小朋友已經不是30幾年前台灣經濟剛要起飛的年代,不怕營養不良,怕的是營養過剩以及攝取過多非必需的營養成份,例如糖份。透過家長一同的參與,讓小朋友在課程的活動,能夠在周六的時間,有家長一同參與,至少可以讓記憶時間,多個一倍,那也是種收穫。

這學期的課程當然又有一個新的調整,雖然一樣只有六周,但是執行了8堂課,其中一堂還是有上課老師獨立於周間的時間完成!我們希望每次的調整,都能讓這堂課更加的有趣,讓協同的老師們更有參與感,也讓小朋友跟家長都能從中獲得一些成長。

最後親子日當天實在要感謝許多人,感謝幼兒園所的老師們、感謝參與的家長們、感謝小朋友真的都有乖乖去澆水抓蟲、感謝楊正澤老師帶著昆蟲系的學生出了一個昆蟲攤位,增添不少趣味與知識性;最終當然也要感謝市集所有的農友持續支持這個計劃,農友應該要自豪我們從市集的營運基金自費提撥來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情!

用一個老梗結束,要感謝的人太多,就感謝老天爺給我們一個好天氣(尤其這一周還在大雷雨期間)!

大勇附幼,我們下次見!

9369.jpg

9390.jpg

教案內容:將種植課程的成果延伸,自己的種的菜自己賣,同時安排簡單的小型課程與遊戲闖關區,讓家長與小朋友都能一同參與,認識市集、認識農民與認識食農教育的基本意涵。

課程時間:大約120分鐘。

番外篇

935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興大有機農夫市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