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中的農產品,有些有包裝,而有些沒有,但包裝跟沒包裝有甚麼不同呢?

首先,從採後處裡的觀點來看,為了降低採收後的產品老化速度,經過包裝的產品會被限制在一個相對上較密閉的環境之中,其自身的蒸散作用會使的袋內相對溼度提高,再加上本身呼吸作用導致二氧化碳提高。當包裝袋內之微氣候是高濕度、高二氧化碳時,產品相對上就會老化得比較慢,可以保持較好的品質。


19030650_1930892230488568_8129334441903597304_n.jpg

再者,以外觀來說,經過包裝的蔬菜,比起散裝的蔬菜較為美觀。而且在消費者也可以從包裝袋上獲得較多的產品資訊,如:蔬菜種類、生產農場等等。包裝整體上是對大部分產品有益的,尤其是葉菜。

但是,將菜葉放入塑膠袋子內並非想像中的容易,菜葉上的蠟質與袋面會產生阻力,放入時更要小心不能折到葉片,如此便提高人工,增加成本。現行農村普遍缺工,有時連採收工都很難找,更別說是包裝工人了,因此並非所有農場願意採用。

那有折衷的方法嗎?有的,例如多數農場販售玉米或玉米筍時,會帶殼販售,可以達到類似的包裝效果,可保持新鮮度及口感,減少水分散失,其糖分也減退得比較慢。

這幾年環保意識高漲,加上農村也缺工,農友面對的挑戰除了原本的舊有知識外,也必須因應各種的挑戰。如何讓消費者獲取新鮮的農產品,如何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與不必要的耗材支出,這中間的採收後技術的練習與累積,還真是一股大學問。

無論如何,市集的農友們,還是會努力的專注在生產,並提供給大家最佳品質的農產品。

圖文/陳紀仲
編校/阿毛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興大有機農夫市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