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肥力在種植作物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肥力好的土地才有可能種出優良的作物,對農友來説也才有好收成。但有機農業是無法施用化學肥料等氮磷鉀含量高的無機資材,這往往是各家農戶在於生產上比須面對且克服的難關。

如何用非化學肥料的方式達到良好的田區肥力呢?

去年筆者我有機會到中國北方實習,有幸目睹到輸歐盟的有機南瓜生產田地,其田區管理與台灣相似,需有隔離帶、不能使用化肥、農藥等等。為了土壤肥力的維持,讓作物品質符合歐盟品質,強烈要求田區進行輪作。其輪作是把土地分為三塊,每部分200畝,每年只操作一塊,另外兩塊休耕,如此輪流操作配合休耕,可以維持土地的肥力。

但台灣耕地小上許多,該怎麼維持地力呢?

分析台灣的條件:土地狹小、成本高,並不適合「土地型輪作」、農戶也沒有資本可以進行定期長時間休耕。另外,台灣平地四季如春,低溫很少地於零度,因而若如中國北方的方式輪作,該年會在休耕地上滋養大量的害蟲,導致該區域經濟植物損失的問題,因此這種土地型的輪作台灣不適合。

因此台灣可以使用「作物型的輪作」,每一季的作物選擇不同科別的物種,如:茄科、禾本科、豆科等等輪作,因為作物種類不一樣,所需要的肥培管理也不一樣,較不會讓土壤肥力枯竭。比如說,市集有些農場會將山藥及薑進行輪作,作物的殘體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或是上個月參訪的玉堂農場,其在紅蘿蔔收成後改種毛豆。毛豆根上可以發現豐富的根瘤菌,此種有益菌可以幫助土壤內的氮肥量提升,是種常見的有益菌。
也就是說,台灣在地的耕作方式,在先天條件的發展下,也才有現今種種不同的栽培方式。

阿毛師補充:國土大小與氣候通常都是影響農業發展的重要原因,會進而發展出不一樣的農業耕作與栽培技術。舉例來説,我們常拿高緯度國家的農藥使用量來類比亞熱帶國家,就是一個常見的比較觀點。但因為氣候完全不相同,遇到的病蟲害條件在根本上就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差異喔~

19248033_1934442880133503_7067482056933652563_n.jpg
圖文/陳紀仲
編校/阿毛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興大有機農夫市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